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 
 
banner
一头大蒜带出的三个感叹号  

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

一到6月,大蒜开始上市,山东金乡就格外忙碌。从县城周边的国省干道到曲里拐弯的“村村通”公路,来往车辆几乎全装着一袋袋白、红大蒜,空气中飘荡的蒜味让你确信,这个“中国蒜都”果然名不虚传。

让金乡与大蒜一起出名的,除了大蒜,还有与大蒜如影随形的价格。从2010年被市场炒爆的“蒜你狠”,到随后几年的涨涨跌跌,大蒜几乎就没有消停。今年同样如此,6月初大蒜一开秤,每斤0.7元、0.8元的收购价比去年的1.5元低了一半,一些媒体惊呼大蒜再坐“过山车”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大蒜增收带来喜悦

6月16日,在金乡大蒜交易市场,各种蒜车整齐地挤满广场,买家与卖家平静地开价、议价。年轻的大蒜经纪人苏团结告诉记者,一车大蒜3000多斤,以每斤0.9元左右的价格收上来,能卖到1元就成。“好卖不?”记者问。“今天卖出去不成问题。”他有几分轻松。

对这种轻松,金乡县大蒜协会会长杨桂华有自己的解释。他说,大蒜种植成本如蒜种、化肥等加在一起每亩1500元左右,加上人工费超过2000元,今年收成较好,平均亩产在1.1吨,按照每斤0.8元到1元的价格,蒜农略亏或持平,赚的就是人工钱。“不过,今年开秤价格较低只是市场对大蒜增产的一种预估,不能简单地与去年减产预估的价格相比,而且这不是市场消费能力的真实反映,后期价格应该会平稳一些。”

“市场看上去还比较平和?”面对记者这一提问,杨桂华说,金乡大蒜已经成为市场“价格风向标”和“产业高地”,经历了这些年的市场涨跌,从蒜农、经纪人、收贮加工企业到行业主管部门,对正常的市场起伏心中有数。“可以说,金乡人既有抗风险的心理准备,也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。”

这种抗风险能力是怎么来的?“金乡种植大蒜已有2000多年历史,但大蒜真成气候,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,从散种扩大到10多万亩,至90年代发展到40多万亩。2000年前后再度发力,扩种到60万亩,直到近几年,稳定在65万亩左右。”分管商务流通的金乡县副县长杨凯回忆了金乡大蒜的起家历程。他总结说,金乡大蒜从零散种植、大规模兴起,到现在抗风险能力增强,经历了几道关口,可以用3个“感叹号”来概括。“这3个‘感叹号'能生动地告诉你金乡大蒜抗风险能力是如何增强的。”

第一个感叹号是大蒜带来的增收喜悦。金乡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王乃建说,大蒜面积逐渐扩大,主要是能带动农民增收,是富民产业。鸡黍镇杜河村村民武书新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这一说法。武书新今年58岁,种大蒜快30年,他说年轻时村里主要种小麦,后来种蒜,一年两茬,蒜棉轮种。“按正常年景,一亩大蒜的综合收入能保持在2000元以上,比种其他作物强。”他说。蒜农除了种蒜,还兼做经纪人,或者从事与大蒜相关的运输、打工等。“蒜农人均年增收至少在8000元以上,去年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,主要得益于此。”王乃建总结。

市场风险带来苦恼

第二个感叹号是市场风险带来的苦恼。种大蒜比种其他大宗农产品更挣钱,但大蒜价格变化更频繁,蒜农在享受增收喜悦的同时,也承受了更多歉收、欠产带来的市场打击和苦恼。金乡县单楼村大蒜经纪人刘茂荣说,有一年他一车大蒜拉到北京市场才卖100多元,几分钱一斤出手,亏得要“吐血”。

杨桂华回忆这些年大蒜价格行情的变化说,2005年以来,大蒜价格总体上涨跌循环。2005年、2006年价格较好,2007年、2008年连续亏损,2008年大蒜跌到5分钱一斤,蒜农伤心到都不愿种大蒜。2009年、2010年涨价,2011年就跌了,2012年再涨,今年开秤价格又跌了。“大蒜价格二三年一个周期正常,没必要过于紧张,我们要做的是摸清原因,提高承受风险的能力。”

第三个感叹号是抗风险能力提高后带来的更大收获。市场变化的激烈与严酷,使金乡人意识到,富民产业如果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,不仅不能富民,产业也无法持续发展。杨凯说,为了提高金乡大蒜抗风险的能力,金乡县主要在3个环节上下了功夫:品牌、加工、营销。他举例说,为了维护品牌,金乡大蒜一直坚持从种植源头抓起。“近两年又率先推广有机大蒜,目前已经认证了2万多亩。”金乡还建有国内最大的国际大蒜产业园,金乡大蒜先后获得了“国际地理标志产品”和“欧盟地理标志认证”,从“大蒜节”到产销对接会,金乡迄今连续举办了8届,今年的产销对接会成交39万吨。

精深加工带来转变

谈到大蒜深加工,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说,要从简单大蒜原料生产基地向加工中心转变,由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转变,必须在深加工上下功夫。在这一思路下,金乡大蒜深加工能力已达到50万吨左右、精加工产品40多种,可以消化金乡每年80万吨产量的一大半。金乡成功果蔬公司董事长王翠英说,他们加工的黑蒜一斤卖到40多元,比别人高出许多倍。

这种产业链条中的高端地位,使金乡大蒜在业内保持着从销售到价格的许多优势,也使金乡大蒜面对涨跌多了几分从容。记者在金乡县采访当天,恰逢河南杞县蒜业集团负责人于兆海来金乡洽谈。他说,杞县也是大蒜产地,但金乡大蒜贮存能力强,议价地位高,许多杞县大蒜会运到金乡之后再销往国内外市场。

3个生动的感叹号,画出了金乡大蒜在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。不过,对第3个感叹号,金乡人有清醒的认识。金乡县长董冰说,金乡县几年前就明确了“规模化发展、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、专业化运作、产业化经营”的发展思路,但要让大蒜真正具有富民、强县、抗风险的能力,把第3个感叹号画好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这一说法,得到了大蒜业内的普遍认同。

金乡丰盛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隋云玉说,大蒜行情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,比如去年价格好,通常种植面积就会增加,影响到今年的行情,因此今年开秤价格相对低一些,这很正常。下一步价格如何走,要看市场消费力,要看加工、贮存能力,这不是一个地方能解决的,需要从更高层面来对待。

金乡县大蒜协会会长杨桂华认为,大蒜价格高低,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。比如市场都认为去年大蒜面积增加今年要增产,但种植面积究竟增加多少,没有人说得清楚。大蒜是小宗农产品,全国就几个主要产地,权威部门通过卫星遥感就可以弄清楚种植面积多大,这些信息发布出来就可以指导各个协会和市场,避免因信息不明导致的种植大起大落和价格过度波动。

采访手记

尊重 顺应 引导

选择大蒜产业做调查,很有现实意义。我国是农产品大国,但不是农产品强国,无论在产品品质、市场影响力,还是价格决定力等方面都还有明显差距。因此,一头大蒜做大做强的经历,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。

以金乡为例,从大蒜产业的起步、发展到壮大,金乡在3个环节始终按照尊重农户、顺应市场、引导发展的态度,既积极有为,又不插手代办,更不一手包办,把该管好的管住,把该放开的放活。其效果就是,将金乡大蒜做成了地方名片,做成了产业名片,也做成了富民名片。

在种植环节,金乡大蒜有一个从散种到大规模种植的过程。金乡县的可贵之处,在于他们决定以一县一品的思路来打造大蒜产业时,没有因为动机的“高尚”就包办代替,强迫农民种大蒜,而是通过市场引导和效益鼓励,让农民实实在在看见好处,自觉自主地种植“金疙瘩”。这一点在上世纪90年代尤为难得。

在市场环节,金乡人没有因为大蒜行情遭遇“滑铁卢”、“过山车”就动员甚至逼迫农民挖掉大蒜,也没有因为大蒜价格起起伏伏就三心二意另起炉灶、另种“致富果”,而是扎扎实实研究市场,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市场、抢占市场,硬是把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蒜做到了不普通、不一般。

在加工环节,金乡同样体现出高超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引导艺术。如何加工是企业的事,但管理部门通过政策鼓励和力所能及的利益倾斜,让更多的企业把精深加工作为努力方向,使金乡大蒜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大蒜的高端道路,也使金乡大蒜拿到了保持市场领先的“金钥匙”。

一头小小大蒜,能做到产业领先、市场通吃、多方受益,金乡的做法很有价值。

 

大蒜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 大蒜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大蒜价格形成中心 大蒜信息网门户网站

免责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、非盈利性网站,部分内容来源于大蒜产区、大蒜批发市场、互连网、大蒜有关人士及其它渠道网友自行发布,与本网站无关。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

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自负法律责任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  法律声明 管理入口

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046号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是谁主导了大蒜市场——供需决定价格,市场灵活调节

大蒜价格网经典话语

  【大蒜提倡“一蒜两制”】

  我们大蒜价格提倡“一蒜两制”,炒大蒜既可以搞全款,也可以从事分款。我认为,不怕炒蒜、存蒜,就怕炒也没有,存也没有,要炒存双富有。

  【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】

  我们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。再大的困难难不倒,再多的表扬夸不倒,再强的威吓吓不倒。

这样做大蒜生意就没有挫伤炒大蒜的积极性。因为我是一名蒜商,蒜商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。

  【要当就当“有本事”的蒜商】

  当好一个蒜商,一定要有开拓精神,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。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蒜商,老老实实、平平庸庸,

甚至叫资金与家人脱皮掉肉,那是蒜商没本事。

  【蒜商致富要做好“三头”】

  为带领蒜商共同富裕,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“三头”:吃透上头,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,掌握工作动向;熟悉下头,不坐办公室,

深入第一线,做到国外情、国内情、产区情心里有数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;蒜商碰头,交流情况,及时研究解决问题。

  【总结当蒜商的30多年】

  这30多年,总结起来就是,80年代“拼”,拼命干;90年代“醒”,如梦初醒;2000年代“警”,警惕骄傲;2010世纪“新”,不断创新。

【蒜商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】
蒜商做大蒜生意有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。“既吃透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又吃透产地工作实际;

既一头与市场保持一致,又一头与产地保持一致”,“不管大蒜风云如何变幻,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

蒜商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 ,一次次避开风险,抓住发展机遇,实现超前发展、科学发展”。

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
没有大家,何来小家,没有大蒜价格信息在背后积极地扶持,何来大蒜今日的辉煌。既建好“小家”,又奉献“大家”。
凡是能懂得信息的人,都能建好“小家”;凡是能建好“大家”的人,也都能建好“小家”。如果连“小家”都建不好,“大家”也无从谈起。
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,也没有永远的下跌的熊市。卖货不要想到最高点,收货也不要想到最低点。
金乡房产网金乡团购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