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 
 
banner
把大蒜搬上央视的“郭振玺”  

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

[摘要]少年郭振玺深深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。但这并不是一帆风顺,在经历了谨慎的高考志愿,找工作被拒、入伍、考研、读研等一系列过程之后,郭振玺才真正地成为“城市人”、“公家人”。

山东济宁市汶上县,古称中都,地处鲁西南。公元前501年,51岁的孔子初次“从政”,就是担任这里的“中都宰”,留下了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的千古佳话。儒家文化中“学而优则仕”的传统在这里世代流传。

出生于1986年的汶上县康驿镇寨子村村民王低(化名)至今都记得上学期间,家人总是用郭振玺的成功来鼓励自己:努力学习,未来做个有权力的人。

早于王低21年出生在这里的郭振玺,是这个村子的“传奇”。在老一辈的村民记忆里,郭振玺个子矮小,透着聪明劲,有自己的主见,学习上从不用父母规劝,16岁就以汶上县理科状元的成绩,考进了山东最好的大学——山东大学。

让村民艳羡的是,在家排行老三的郭振玺,除了自己在北京安家外,还将本是农民的弟弟和姐姐两家人安顿在了北京,只是姐姐因为受不了雾霾,如今又带着老母回到了济宁市定居。之前一直在康驿做乡村教师的哥哥,也在郭发迹后转移至临沂经商了。村民称,甚至连他的远房亲戚都有不少因为他的缘故而离开了村子。

和大多数地方的中国邻居一样,这里的村民们喜欢评论邻里的事儿,不论好事还是坏事。最近的两周,康驿镇各个村子的头条新闻莫过于:“郭振玺出事了,被抓了。”这让他们也有些始料未及:权力,说没有了就没有了,还要把自己也搭进去。

直到目前,寨子村在山东农村也属于贫困的级别,这里90%都是平房,最高楼房也是三层小土楼。1965年出生的郭振玺,童年与动荡的文革重合,在他的记忆里,“农村当时不是吃三顿饭,是两顿饭,有时没有饭吃。”

但好在上中学时就赶上了改革开放,保证了他受教育的连续性。书本里展示的远方的世界,让郭振玺深深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。2004年,在接受一次采访时,郭振玺回忆道:“我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,从我上中学开始,做什么、怎么做基本上就是由我自己做主。……没有饭吃也要学习,因为我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我的命运。”

这种坚定体现在了大学以及专业的选择上。郭振玺没有选择报考清华、北大,在山东这个高分扎堆的省份里,他没有必胜的把握,于是选择了招生更多的山东大学;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使得各个学校的数理化招生名额明显多过其他学科,这也使得郭振玺选择了报考物理系。“并不是我喜欢物理,而是我要确保我能上得了大学。”郭振玺回忆说。

“至少成了‘城市人’、 ‘公家人’啊!”20多年后,在被问起上大学是否的确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时,郭振玺这么回答。但实际上,1985年,郭振玺刚刚大学毕业时,就发现,成为“城市人”、“公家人”并不是那么水到渠成。

一位了解郭振玺的同乡告诉腾讯财经,临近毕业时,郭振玺曾试图通过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远房亲戚,在政府谋个好差事。意外的是,对方给了他一个闭门羹。

上述人士称,这件事对他影响不小。时值对越自卫战轮战末期,包括济南军区在内的七大军区先后参加对老山、八里河东山、者阴山地区的坚守防御战。进入政府失败后,同样有着良好保障的部队成为了郭振玺新的选择。1985年,郭自愿加入济南军区陆军的集训,并且主动要求要去前线。

郭振玺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成为了新闻人物。当时很多报纸都刊登了一名大学生毕业生自愿入伍、且要去前线的消息,甚至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。

这让郭振玺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。“1985年6月28日,我记得非常清楚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新闻与报纸摘要》栏目,第一条是李先念会见阿拉法特,第二条是我的新闻,采访作为大学生的我为什么志愿入伍。那时不仅志愿入伍,而且指明要去参战部队。”

来到部队后,因为大学学历,郭振玺担任了副连职排长,在基层摸爬滚打。然而,据上述同乡称,郭最终去了前线,但未有立功表现。而在郭振玺的自述中,部队 “外界接触少,心理上孤单”,这一点让其精神上有所接受不了。骨子里,他还是一个爱热闹的人。

部队不是长久之地。1986年下半年的时候,郭振玺决定要考研究生。经常在晚上点着蜡烛、打着手电看书,冬天晚上不生炉子,趴在床上学习,一来怕点炉子麻烦,二来就是怕屋子暖,战友们要来串门打扰自己。

最终,当时从地方大学进入部队的一批人中,只有郭振玺一人考上了研究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,郭振玺告别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数理化,选择了一个更外向、更适合当时市场化大潮初起的中国现实的专业——企业管理。

这是郭振玺喜欢的专业,据其自述,选择兰州大学考研,完全是因为兰大招生的专业“对了自己的胃口”。不过,实际上他考上的专业是行政管理,只是因为那年兰州大学首开行政管理专业,而暂时借用了企业管理的牌子。

包括当时兰大校长胡之德等,都被时任管理系主任熊先树拉来带行政管理的研究生。幸运的是,郭振玺师从了校长胡之德,还联合署名刊发了《简论廉政建设的环境制约》、《机关建设刍议》等多篇论文。

熊先树非常开明,甚至同意学生们开办公司。这也第一次让郭振玺体会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,“我们1988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成立公司了!卖复印机、卖方便面、卖书,啥都干。”这些经营支撑了他读研期间的大部分生活开支。郭振玺自述,在兰州读研究生的三年,是其一生中受益最深的一段时期。

据熊先树后来对媒体介绍,按照当时学校办学理念,郭振玺这批研究生是为位于北京的国务院政府部门培养的对口人才。郭在毕业时,被分配去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办公厅任职。熊后来回忆称,郭振玺这届行政管理研究生,大多在北京都发展得不错。

终于,经历了高考、大学、找工作被拒、入伍、考研、读研等一系列过程之后,郭振玺可以真正地成为“城市人”、“公家人”了。在奋斗已久的成果到来之时,他反倒有点紧张起来——郭振玺曾经对媒体讲述过自己刚到北京的故事:到北京之后,胆子很小,下了火车,和同往的同学坐公共汽车,一毛钱一张票,给了一块钱,售票员没有找钱,自己也不敢要。“到了首都,手都哆嗦。”

无论如何,依靠坚定的决心,咬定不放松的努力,他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舞台上。

 

大蒜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 大蒜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大蒜价格形成中心 大蒜信息网门户网站

免责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、非盈利性网站,部分内容来源于大蒜产区、大蒜批发市场、互连网、大蒜有关人士及其它渠道网友自行发布,与本网站无关。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

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自负法律责任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  法律声明 管理入口

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046号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是谁主导了大蒜市场——供需决定价格,市场灵活调节

大蒜价格网经典话语

  【大蒜提倡“一蒜两制”】

  我们大蒜价格提倡“一蒜两制”,炒大蒜既可以搞全款,也可以从事分款。我认为,不怕炒蒜、存蒜,就怕炒也没有,存也没有,要炒存双富有。

  【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】

  我们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。再大的困难难不倒,再多的表扬夸不倒,再强的威吓吓不倒。

这样做大蒜生意就没有挫伤炒大蒜的积极性。因为我是一名蒜商,蒜商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。

  【要当就当“有本事”的蒜商】

  当好一个蒜商,一定要有开拓精神,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。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蒜商,老老实实、平平庸庸,

甚至叫资金与家人脱皮掉肉,那是蒜商没本事。

  【蒜商致富要做好“三头”】

  为带领蒜商共同富裕,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“三头”:吃透上头,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,掌握工作动向;熟悉下头,不坐办公室,

深入第一线,做到国外情、国内情、产区情心里有数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;蒜商碰头,交流情况,及时研究解决问题。

  【总结当蒜商的30多年】

  这30多年,总结起来就是,80年代“拼”,拼命干;90年代“醒”,如梦初醒;2000年代“警”,警惕骄傲;2010世纪“新”,不断创新。

【蒜商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】
蒜商做大蒜生意有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。“既吃透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又吃透产地工作实际;

既一头与市场保持一致,又一头与产地保持一致”,“不管大蒜风云如何变幻,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

蒜商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 ,一次次避开风险,抓住发展机遇,实现超前发展、科学发展”。

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
没有大家,何来小家,没有大蒜价格信息在背后积极地扶持,何来大蒜今日的辉煌。既建好“小家”,又奉献“大家”。
凡是能懂得信息的人,都能建好“小家”;凡是能建好“大家”的人,也都能建好“小家”。如果连“小家”都建不好,“大家”也无从谈起。
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,也没有永远的下跌的熊市。卖货不要想到最高点,收货也不要想到最低点。
金乡房产网金乡团购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