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 
 
banner
小康路上领头雁  

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

小康路上领头雁

——记金乡县鸡黍镇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广印
点击查看原图
    ■本报记者 孙逊
  群雁高飞头雁领。在金乡县鸡黍镇东李村就有这样一只“头雁”,他一心为公、勇挑重担,团结党员干部撑起了东李村的一片天;他敢闯敢试、善谋发展,领着全村人用山药铺就了致富路;他不畏艰难、苦干实干,透支了自己的健康,带领村民一天天走向小康……村民的美好憧憬逐步变成了现实,他却因劳累过度,突发脑梗塞被送往医院抢救。他就是第四届“感动济宁”十佳人物、东李村党支部书记——李广印。

  临危受命,让村里的党旗更鲜红

  2003年3月,由于东李村遗留问题多,开展工作阻力大,村干部集体撂了挑子,镇里多次到村做工作,都没人敢接村党支部书记这个“烫手山芋”,村里工作陷入停顿状态。这时镇上和村民找到了李广印,推荐他担任东李村党支部书记。李广印当时已经是县里一家公司的副总,妻子坚决不让他回这个“乱子窝”。但李广印说:“大家信任我,我就试一试、看一看,虽然难处很大,但我是党员,就要服从安排。”就这样,他毅然放弃了几万元的年薪,回村挑起党支部书记的担子。
  “村看村、户看户、农民看支部”。面对这个“烂摊子”,李广印感到必须要有一个团结的党支部,带领大伙一起干。上任当天他就召开会议,和村“两委”成员、党员群众代表商量发展出路。面对一些质疑甚至刁难,李广印挨家挨户做工作、解疙瘩,理顺大家的心气。要想打开局面,光靠村“两委”还不够,还得有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,但当时村里一连几年都没有发展新党员、党员队伍青黄不接,李广印当众表态,“谁优秀咱就发展谁入党,不怕大家把我顶下去。大家干得越好,咱们村发展得越好。”心底无私天地宽,东李村党支部积极发现培养“好苗子”,十几名群众基础好、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先后入党,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,能力素质不断提高。
  党员带头,工作不愁。抓住了班子,抓活了几十人的党员队伍,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。李广印组织党员包片联户,让党员人人肩上有担子、身上有责任。村里修路、修渠,他带着党员义务出工;村内排水不畅,他组织党员疏通排水管道;汶川大地震,他领着党员带头捐款……
  为了使党员有更好的学习活动阵地,也让村民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,李广印争取上级政策,先后3次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。说起当时的村大院,老党员李志领回忆道,“两间破旧的土屋子,夏天漏雨、冬天漏风,很少有人去。”再看现在的办公活动场所,已经成为东李村一道亮丽的风景,党员活动室、农家书屋宽敞明亮,文体广场上歌声飞扬,幸福湖公园景色宜人,每天都有村干部轮流坐班为村民服务。
  在服务村民的过程中,东李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树了起来,村里的党旗更加鲜红,东李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金乡县“先进党支部”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

  敢啃硬骨头,村庄旧貌换新颜

  走进东李村,只见街道宽敞整洁、绿树成荫,善行义举四德榜、新二十四孝图等宣传图板让这个普通村庄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,小学、幼儿园、养老院样样齐全,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美丽乡村风光。村南边新修的水渠,沟相通、渠相连,旱能浇、涝能排,灌溉着千亩良田,成为村民丰产丰收的聚宝盆。
  别看东李村如今美景如画,十多年前却是另一番光景。那时村里全是土路,坑坑洼洼,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两脚泥,连个地排车都难推出去,“蚰蜒小路”像横在村里的绊脚石,挡住了村民致富的脚步。如何让东李村彻底脱胎换骨?李广印决心从修路开始,先修3条南北向大街。可开街涉及到村里近百户人家的160多间老房子,一提修路大家都愿意,但是推谁的房子谁就急。每次李广印上门做村民的工作,不是被骂出来,就是被村民指着鼻子赶出大门。有的村干部嫌丢人,碰几次钉子就不愿意去了,可李广印照样陪着笑脸上门做工作。许多村民被他感动了,表示同意拆房,但谁也不愿带这个头。李广印当机立断,说服本家侄子带头推倒了房屋。看到李广印为了集体利益不徇私,村民这才心服口服,街巷终于打通了。随后,李广印又四处筹集资金修路,结束了村里没有硬化路面的历史。
  路通了,灯亮了,但是看到村南头年久失修的老渠,李广印心里总是放不下。这条老渠有30多年的历史,是周边两千多亩良田的灌溉动脉,但由于年久失修,灌溉庄稼费水、费时、费力。一次开会,李广印听说要进行水利设施改造,他骑上车子就去给镇里汇报情况,经过多次争取,修渠资金终于落了地。为了保证修渠质量,李广印每天起早贪黑靠在施工现场,经过几十天奋战,终于修好了水渠,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基础。
  这些年,为了东李村的发展,李广印究竟作了多少难,流了多少汗,连他自己也说不清,可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却反映出东李村翻天覆地的变化:硬化水泥路面15公里,修复村生产路5000余米;修建提水站1处,埋设下水管道20000余米,重新开挖主干渠1300多米、支干渠3000多米;新建文化大院1300多平方米,修建村休闲广场3处; 改造坑塘4处,建成了全县唯一的村级公园——幸福湖公园。东李村这个曾经的落后村、难点村,一跃成为全镇、全县的先进村、明星村。

  红花斑山药,敲开村民致富门

  “想喝山药汤,嫁到东李庄”。东李村是个拥有1600多人、1800多亩地的大村,有几百年的山药种植历史,所产山药口感极佳、营养丰富,几十年前却突然断了茬,只有少数几家零星种植。在李广印的带动下,现在的东李村上千亩山药成方连片,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药之乡。
  说起种山药,还有这样一段故事。李广印上任之初,一位家境困难的村民接连为两个孩子盖房娶媳妇,欠下十几万元债务,他找到李广印借钱应急。钱是借了,可老李心里盘算,光靠借钱总不是办法。李广印便鼓励他种上几亩山药,并亲手传授技术,结果当年就收入七八万元。这件事启发了李广印,在和村“两委”成员商议后,他动员村民种植山药,上来先种了50亩。第一年山药大丰收,村民脸上乐开了花,但李广印心里却犯了愁——要是山药卖不出去,大伙的热情恐怕保不住。为了趟出这条路,李广印在村头挂上牌、拉开磅,自己收购村民山药。当时的市场价8块多一斤,他按9块算,没有周转资金,他就为村民打下欠条、按上红手印。为了把山药卖出去,李广印骑上摩托三轮,装上几百斤山药,天不亮就出去,摸着黑才回家,几乎转遍了全县的大小集市、商店和饭馆。奔波忙碌两个多月,硬是把5万多斤山药全部卖了出去。凭着这股拼劲,李广印打出了东李山药的名号,让村民端上了发家致富的“金饭碗”。
 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,李广印意识到,分散经营,形不成规模,好山药也卖不出好价钱,只有抱团发展,才能形成竞争力。2007年,李广印组织成立了“红花斑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并注册了“红花斑牌”商标。为广开销路,他多次上北京、下上海开拓市场,使“红花斑牌”山药受到了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欢迎。几年来,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,种植基地发展到2200余亩,亩收入2万余元。村民李广焕高兴地说,“这小小的山药让俺们发了大财,俺们都喊广印‘山药书记’。”

  三次瘫倒,仍然冲在服务村民最前线

  村民一步步走向小康,李广印却透支了自己的健康。2004年春天,天天为开街修路忙活的李广印,病倒在施工现场。2007年夏天,为了开拓市场,他又一次累倒在推销山药的路上。
  经受了两次磨难,大家都劝他别再这么拼命了,妻子更是心疼,“咱身体不好,村里的事不管了行吗?”面对大家的劝说,李广印却沉默不语,他实在舍不得这份事业,遇到事情仍然走到前头。一家哥俩为了争一块老宅基地多年不说话,李广印在他们激烈争吵时跑过去,当面主持分地,让兄弟二人和好如初;有个孤儿没人照顾,李广印给他办低保,鼓励他上中专,又帮他找到了工作;村里孤寡老人生活困难,他争取资金建起了全县首家农村互助幸福院;为了促进邻里和谐,他组织村里的老党员、老军人、老教师、老族长、老娘舅,成立了全县第一家“五老”调解站……
  2014年5月27日,李广印早上5点多就起了床,对妻子说:“香玲,我不在家吃了,村里太阳能路灯还没安,我到县城去一趟。”一直到晚上9点多,李广印还没回来。王香玲知道丈夫的病底子,心里忐忑不安。果然,李广印那天到了县城,光忙着工作,直到下午1点多都没吃饭。办完事情他才觉得饿,刚想回家,却突然晕倒在路上。
  一听说李广印病重住院,村里炸开了锅,乡亲们都嚷嚷着要去看李广印。“广印,这几天好点了吗,吃饭咋样?”“自己能翻身了吗?”“你在这里要安心养病,家里放心好了”……接二连三赶来的村民,围在李广印床前嘘寒问暖,发自内心的问候让人很受感动。
  李广印住院期间也放不下村里的事,等恢复到能慢慢说话了,他就整天跟村里打电话问情况。一天,看到电视上说暑假里有的地方发生了学生溺水事故,他马上打电话给村里交代,让村干部每天在大喇叭上喊几遍“注意看好自家的孩子”,又安排党员在湖边、水渠边轮流值班,保证孩子们的安全。
  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,李广印的辛劳付出得到了村民的真心拥护。村里的老人贺秀莲说,“广印都是为了村里才累成这样,俺们看着都心疼。”73岁的周瑞芹老人则用自编的快板道出了群众的信服和感激,“俺东李,有医院,有饭店,还有小学幼儿园,超市东西样样全,幸福院里笑开颜。感谢书记李广印,又敢想又敢干,不怕苦来不怕难,东李变成了二金县(金乡县)。”
  十几年来,东李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、市生态建设先进村等数十项荣誉,李广印本人也先后当选金乡县“优秀村支部书记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十佳诚德之星”,并被推选为金乡县十二届、十三届人大代表。2014年11月18日,东李村党支部举行换届选举大会,卧在病床上的李广印仍然高票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。2014年12月,李广印被评为第四届“感动济宁”十佳人物。图为李广印正在与村民唠家常。■记者 陈硕 摄

 

大蒜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 大蒜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大蒜价格形成中心 大蒜信息网门户网站

免责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、非盈利性网站,部分内容来源于大蒜产区、大蒜批发市场、互连网、大蒜有关人士及其它渠道网友自行发布,与本网站无关。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

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自负法律责任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  法律声明 管理入口

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046号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是谁主导了大蒜市场——供需决定价格,市场灵活调节

大蒜价格网经典话语

  【大蒜提倡“一蒜两制”】

  我们大蒜价格提倡“一蒜两制”,炒大蒜既可以搞全款,也可以从事分款。我认为,不怕炒蒜、存蒜,就怕炒也没有,存也没有,要炒存双富有。

  【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】

  我们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。再大的困难难不倒,再多的表扬夸不倒,再强的威吓吓不倒。

这样做大蒜生意就没有挫伤炒大蒜的积极性。因为我是一名蒜商,蒜商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。

  【要当就当“有本事”的蒜商】

  当好一个蒜商,一定要有开拓精神,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。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蒜商,老老实实、平平庸庸,

甚至叫资金与家人脱皮掉肉,那是蒜商没本事。

  【蒜商致富要做好“三头”】

  为带领蒜商共同富裕,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“三头”:吃透上头,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,掌握工作动向;熟悉下头,不坐办公室,

深入第一线,做到国外情、国内情、产区情心里有数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;蒜商碰头,交流情况,及时研究解决问题。

  【总结当蒜商的30多年】

  这30多年,总结起来就是,80年代“拼”,拼命干;90年代“醒”,如梦初醒;2000年代“警”,警惕骄傲;2010世纪“新”,不断创新。

【蒜商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】
蒜商做大蒜生意有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。“既吃透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又吃透产地工作实际;

既一头与市场保持一致,又一头与产地保持一致”,“不管大蒜风云如何变幻,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

蒜商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 ,一次次避开风险,抓住发展机遇,实现超前发展、科学发展”。

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
没有大家,何来小家,没有大蒜价格信息在背后积极地扶持,何来大蒜今日的辉煌。既建好“小家”,又奉献“大家”。
凡是能懂得信息的人,都能建好“小家”;凡是能建好“大家”的人,也都能建好“小家”。如果连“小家”都建不好,“大家”也无从谈起。
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,也没有永远的下跌的熊市。卖货不要想到最高点,收货也不要想到最低点。
金乡房产网金乡团购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