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 
 
banner
“大蒜大王”李兆芳的传奇人生  

2016年2月22日

  一介农民,白手起家,却把大蒜卖到了世界。被称为“大蒜大王”的李兆芳,面色红润、精神矍铄的不少,没有一根银丝的却是罕见。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,便是一个个惊奇叠加成的传奇。

  惊奇一 被抵制成批发商

  李兆芳童年生活在贫穷的金乡县鸡黍镇东李村,家中兄弟姐妹生活更为困顿,“穿过27双别人的旧鞋”,“贫穷的滋味真是苦不堪言”。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它的沙土地不爱打粮食,但沙土地适合种大蒜,所以金乡县被国务院确立为“优质大蒜生产基地县”。1986年,为生计,李兆芳跑到天津去卖大蒜。李兆芳用塑料袋,一眼就能看到货品,半斤装卖6毛。价廉物美自然受欢迎,小生意越做越好。这引起了当地摊贩的不满,他们合伙抵制这个外来户,但他们看抵制也不是办法,就和李兆芳商量,能不能把货供给他们?这就成了批发商了。”

  惊奇二 广告赊料集众资

  小批发慢慢做大,要货的人和单位越来越多,大蒜原料不够了,手上却缺乏本金,怎么办?赊。然而,李兆芳跑遍了村里每户,也没赊到一斤。一老人认为我老实可靠,就赊了他6000多斤。“我答应15天后给钱,一块钱一斤,而当时供销社的收购价是9毛一斤。”半个月后,李兆芳如约而至,却故意没去老人家,而是通过村里喇叭广播,请老人去大队领大蒜钱。这条免费广告可谓炸开了锅,价高守信,各村村民自此争相赊大蒜给李兆芳,“说赊多久都可以”。

  1990年,李兆芳凭借之前积累的信誉,从公社信用社“先后贷了28个5000元,共14万元,除了买卖大蒜,还搞起了蒜片加工等多种经营,当年就盈利3.8万元”。过去穷出了名的东李村,一下子变成了快速发展的先进典型,李兆芳也以实干家之名而红。

  惊奇三 只身海外创奇迹

  1991年,作为大蒜最大供货商,李兆芳只身从香港去了亚洲大蒜销售集散地印尼。虽然没有订单,李兆芳却要求公司发3000吨大蒜到印尼。“由当地仓库帮卖,很快就卖完了,我一下就赚了100多万元。”李兆芳又想到了银行,去找大使馆张参赞商量做抵押贷款。张参赞虽觉得不可能,但愿意带李兆芳去试试。“结果人家一看资料齐全合法,当即拍板贷给货价的80%。民营企业获得外国银行贷款,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,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!”

  贷款后,销售压力转嫁给了银行,底气十足的李兆芳请外国贸易商吃饭。“我让他们看我的大蒜样品,对他们说,‘要么我们友好合作,要么我直接销售,绕开你们中间环节。’外商一看情形如此,逐渐开始和我合作。”由此,李兆芳推开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大门,业务迅猛发展,鼎盛时占到亚洲仓储量的50%。

  1998年,时任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其题词:“大蒜大王”。

  惊奇四 不续辉煌做好蒜

  集中精力做与农业相关的项目,主要做大蒜。“我是一个农民企业家,我现在想的更多的是责任,要做自己的品牌,做百年企业。”他说:“外在原因是出口市场现在竞争激烈,汇率变化大;内在原因是我想好好做大蒜,让中国的老百姓也吃到真正的好大蒜。李兆芳用最好的大蒜,并改换生产方式,融入先进技术,采用物理冷存工艺,保留大蒜全部营养。“国家标准是食用大蒜里的农药残留不超过20个PPB就算合格,我们的大蒜里却没有检出农药残留。”

  其实,李兆芳的惊奇故事不止这些,其身世经历、商业博弈等方面的故事更多。不过,成就一个人成为传奇的关键终究是品质。正是李兆芳不服输、诚实守信、敢闯敢拼、不拘一格、负责任的品质,让他从金乡县走向世界,从低谷再次攀升。

 

大蒜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 大蒜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大蒜价格形成中心 大蒜信息网门户网站

免责声明:本站为公益性、非盈利性网站,部分内容来源于大蒜产区、大蒜批发市场、互连网、大蒜有关人士及其它渠道网友自行发布,与本网站无关。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

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自负法律责任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  法律声明 管理入口

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046号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是谁主导了大蒜市场——供需决定价格,市场灵活调节

大蒜价格网经典话语

  【大蒜提倡“一蒜两制”】

  我们大蒜价格提倡“一蒜两制”,炒大蒜既可以搞全款,也可以从事分款。我认为,不怕炒蒜、存蒜,就怕炒也没有,存也没有,要炒存双富有。

  【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】

  我们做大蒜,要“三不倒”。再大的困难难不倒,再多的表扬夸不倒,再强的威吓吓不倒。

这样做大蒜生意就没有挫伤炒大蒜的积极性。因为我是一名蒜商,蒜商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。

  【要当就当“有本事”的蒜商】

  当好一个蒜商,一定要有开拓精神,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。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蒜商,老老实实、平平庸庸,

甚至叫资金与家人脱皮掉肉,那是蒜商没本事。

  【蒜商致富要做好“三头”】

  为带领蒜商共同富裕,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“三头”:吃透上头,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,掌握工作动向;熟悉下头,不坐办公室,

深入第一线,做到国外情、国内情、产区情心里有数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;蒜商碰头,交流情况,及时研究解决问题。

  【总结当蒜商的30多年】

  这30多年,总结起来就是,80年代“拼”,拼命干;90年代“醒”,如梦初醒;2000年代“警”,警惕骄傲;2010世纪“新”,不断创新。

【蒜商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】
蒜商做大蒜生意有“吃透两头”、“两头一致”的说法。“既吃透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又吃透产地工作实际;

既一头与市场保持一致,又一头与产地保持一致”,“不管大蒜风云如何变幻,国内外市场怎样调整,

蒜商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 ,一次次避开风险,抓住发展机遇,实现超前发展、科学发展”。

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
没有大家,何来小家,没有大蒜价格信息在背后积极地扶持,何来大蒜今日的辉煌。既建好“小家”,又奉献“大家”。
凡是能懂得信息的人,都能建好“小家”;凡是能建好“大家”的人,也都能建好“小家”。如果连“小家”都建不好,“大家”也无从谈起。
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,也没有永远的下跌的熊市。卖货不要想到最高点,收货也不要想到最低点。
金乡房产网金乡团购网